人有参考价值,而写作者可以从分享的过程中收获快乐。 那些年,我写东西还是挺勤奋的,几乎能做到每天都更新内容。当然不是每天都写,有时候是周六、周日一口气写几篇,然后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每天发布一篇。

我给不少人提过有关写东西的建议,建议他们在刚开始写的时候不用总写大话题,可以从小的“点”写起,锻炼自己写东西的感觉和能力。毕竟,我们这一代人都没怎么受过写作方面的训练,这方面的能力普遍都很欠缺。对于技术性文章,更应该经常修改和更新,这样写出来的技术内容才会对他人有持续的参考价值。这也正是我一直抱定的目的,写出来的东西要对他人有参考价值,而写作者可以从分享的过程中收获快乐。

些年,我写东西还是挺勤奋的,几乎能做到每天都更新内容。当然不是每天都写,有时候是周六

那些年,我写东西还是挺勤奋的,几乎能做到每天都更新内容。当然不是每天都写,有时候是周六、周日一口气写几篇,然后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每天发布一篇。

我甚至开始尝试做公开演讲和线下分享,每迈出一步对我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但经历过最难的第一次,第二次的感觉就会好很多。这也带给我不小的启发——没有谁天生擅长做某件事,只要不断尝试,就有机会变成这个领域的行家里手。

推特在国内最繁荣的那段时间,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推特的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是互联网上的舆论环境相对比较宽松。但我也知道,被这么多人关注,说话总要克制一些,所以还真没有留下什么过激言论,因此也不曾被警告或约谈。当时大部分人的动机都比较纯粹,只是基于某种乐趣在网上交流心得,分享新奇资讯,既没有更复杂的目的,也不会整天挖空心思通过网络赚钱。

微信成为生态,已是不争的事实。沿用过去的老办法来运营面向专业用户的社区,无异于缘木求鱼。过去触达用户的几种方式:电子邮件、手机短信、App推送消息,效率和效果都很不理想,而且成本较高。公众号的订阅/分发机制则克服了以上弊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分发模式。更重要的是,微信是用户“生活”的地方,距离用户更近。

何从事创作或艺术工作的人,如艺术家、音乐家、摄影师、工匠、演员、动画师、设计师和作家等,只要能获得1000位铁杆粉丝,就能维持生活。”

工作之余我开始疯狂地学习,买了很多书,也报了不少培训班。可以说,2000元的月薪全都用在了学习上。而且,因为不知道要学什么,只好什么都学,从“企业管理”到“成功学”,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无意间接触和学习了和股票、会计相关的知识。

经过多年观察,我发现自己每读完100本书,收入至少能翻一倍。以此推算,如果坚持每年读完50本书,那么10年后的收入会翻32倍,这个事件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概率很高。年轻人更是要借鉴这个经验数据,激励自己读更多的书。

经过那半年多的历练,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在人的一生当中,努力对成功的贡献大概只占30%,剩下的70%就要留给机遇了。但是机遇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没有充分准备的那30%,剩下的70%根本无从发挥。

我因为刚好在第一份工作外派期间自学过与股票有关的知识还在新浪上开设了自己的博客,试着写过一些股票类的文章。一个老编辑正好看到了我的博客,就向节目组推荐了我,最终领导决定让我这个闲人试试看。

也是在这个阶段,我的学习热情极其高涨。除了财经知识,和节目制作有关的配音、剪辑,甚至摄像,我都一一主动涉猎并略有所成。因为当时组里的记者人数远远多于其他辅助岗位的人数,所以那些从事辅助视频制作的同事,很难随时约到,不得已我只能亲自动手。这正符合我一直以来的做事原则:能自己干的事,尽量不要麻烦别人。

有的同事认为,对于做记者的人,视频剪辑没什么好学的,把工作交出去让相应岗位的人来干就可以了。对于他人的不理解和嘲讽,我都是一笑了之。他们并不会想到,很多年后正是这些“不压身”的额外技能,为我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我才醒悟过来,当时误打误撞地一直在实践著名的“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是指,选择一个概念(可以是你之前就懂的,也可以是刚刚学会的),设想把这个概念讲授给一个外行(或者一个小孩),试图对他解释清楚这个概念,并让他完全听懂。当在“卡壳”的时候,重新回头找答案,直到能够把这个概念重新流利地解释清楚。最后,尝试用简洁的词语和类比的技巧再一次解释这个概念。这个方法对提升学习效率是非常有用的,也可以用来快速建立对新事物、新概念的基本认知模型,以便应对外部信息环境的突然变化。

能根据反馈数据,快速完成对节目内容的精确调整。正是运用互联网思维,我们团队只对原有节目稍加改造和创新,就能轻松做到财经类视频节目的第一名。

这个事实在说给别人听时,我们双方都很惊讶。对方惊讶的是我收入的积累速度,而我的惊讶来自对方的惊讶。在我看来,这是个小数字,和之后创业赚到的钱相比,不值一提。

年薪百万是一种社会认同,更是一种自身价值的体现。一旦你真正具备了这样的实力,财富就会在之后的人生里源源不断地向你涌来,你也会变得越来越值钱。

。”从金钱的绝对值角度来衡量,确实如此。但是我认为,每个人都

年轻人最重要的一笔投资,就是投资自己,特别是进入职场的第一个10年,必须把握好。不要想着存钱,不要想着买房,不要想着买基金、股票,就一门心思想清楚如何让自己的收入快速提高,如何快速成为行业精英,如何快速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以当前的物价衡量,年轻人的第一桶金至少是100万元起步的。

想提高“掘金”能力,有一个简单的思考方法:把自己想象成一家公司,然后问自己—— 你的主营业务是什么? 如何产生更多的现金流? 如何获得行业领先地位? 通过这几个问题,可以快速确定你在人群中的地位,以及今后的自我定位和发展方向。类似的思考方法,通过自我投资可以学到很多。而不断优化看问题和做事的方法,又可以进一步刷新自己的见识,增强自己驾驭人生的能力。你要坚信,自己想过的人生,只要有人曾经实现,那么你就有可能复制。

一句话,是很久之前一位亿万富豪送给我的—— 能够花钱买的知识一定要买, 能够花钱买的时间一定要买, 能够花钱买的健康一定要买。

从来就是自己。 最后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是很久之前一位亿万富豪送给我的—— 能够花钱买的知识一定要买, 能够花钱买的时间一定要买, 能够花钱买的健康一定要买。 这句话是10年前听到的,如今我发现它太重要了。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本末倒置,舍不得在知识、时间和健康上投入,而宁愿在人生竞赛中步步落后。 记住!年轻的时候,投资自己才是收益最大的事情。  

从来就是自己。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是很久之前一位亿万富豪送给我的—— 能够花钱买的知识一定要买, 能够花钱买的时间一定要买, 能够花钱买的健康一定要买。 这句话是10年前听到的,如今我发现它太重要了。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本末倒置,舍不得在知识、时间和健

从来就是自己。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是很久之前一位亿万富豪送给我的—— 能够花钱买的知识一定要买, 能够花钱买的时间一定要买, 能够花钱买的健康一定要买。 这句话是10年前听到的,如今我发现它太重要了。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本末倒置,舍不得在知识、时间和健康上投入,而宁愿在人生竞赛中步步落后。 记住!年轻的时候,投资自己才是收益最大的事情。

地编写程序,很多东西就会被忘掉。于是我决定离开。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就是格局不够。站的位置本来就低,眼睛还近视,能看到的就是以自己为中心的一亩三分地,还未必能看清楚。我的问题和大部分人一样,那会考虑的都是工作和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就是格局不够。站的位置本来就低,眼睛还近视,能看到的就是以自己为中心的一亩三分地,还未必能看清楚。我的问题和大部分人一样,那会考虑的都是工作和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

在大时代发展的浪潮里,大部分人看不到大的机会,很少人思考未来,极少人能看穿未来。因为格局不够,只能随波逐流,所以我们做不出微信、拼多多、抖音和今日头条这样的产品。极少数人看到了未来,也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要么能力不够,要么执行力不足。

直到35岁之后,我才开始思考自己的优势,以及想做什么样的产品,这是不是太晚了?也是,也不是。每个人成长和成熟的周期不一样,只要不离开战场就有机会,无非是失败、小成和大成的区别。所以,我给自己的建议是,一方面提升格局,一方面夯实能力,在踏踏实实做事的同时,持续思考未来。 永远盯着那些小的事情,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可能看到大的机会。

在与这些资深程序员交流的过程中,我还学会了如何提问。在提交bug时应该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bug,你做过哪些解决bug的尝试,引发bug的原因可能是什么。除此之外,还要提交log、crash、dump文件。如果没有上下文,直接问他们:“内存溢出怎么办?”这就是一个很不好的提问方式。在这家公司我还知道了国外公司的老程序员远远多于国内公司的,很多程序员都已四五十岁,有的级别和VP(Vice President,副总裁)一样高,但依然在编程。他们只是不需要经营公司而已,他们做架构、编程、咨询,还有写书,每样都做得非常棒。

一个人对一家公司的成功而言,真正重要的是他在这家公司起到多大作用,等人家成功后再去,那又何必。

我经常被别人问,怎样才能高效学习。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学完之后再输出,能够以教代学最好。我很早就开始在博客上写文章,也在InfoQ网站上发布过文章,还在技术大会上做过分享,当过联席主持人,等等。不过高强度地输出内容,还是在微信公众平台兴起之后。

技术。 一篇篇写下来,我开始逐步在文章前面加一些自己的思考或讲个小故事。没想到这些内容越写越多,十几年积累的东西似乎找到了一个出口,以前看过的书、学过的技术、经历过的人和事,全部涌上了心头,然后再到手指、键盘、微信,一发不可收拾。于是我把公众号改名为“MacTalk”,现在“MacTalk”已形成了一个品牌。

一篇篇写下来,我开始逐步在文章前面加一些自己的思考或讲个小故事。没想到这些内容越写越多,十几年积累的东西似乎找到了一个出口,以前看过的书、学过的技术、经历过的人和事,全部涌上了心头,然后再到手指、键盘、微信,一发不可收拾。于是我把公众号改名为“MacTalk”,现在“MacTalk”已形成了一个品牌。

“输出”为我带来了巨大好处,我终于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

写东西还有什么好处?有些事不记下来,就会从你的生活中消失,这是原因之一。此外,在写东西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冒出来,而它们在你动笔之前是不存在的,这种感觉特别好。我在写文章时喜欢把有趣、幽默的话题和叙事技巧融合到一起,这样读者读起来会比较轻松,“于轻松处响惊雷”大概就是这种效果。正因如此,很多人说在看我的文章时经常忍俊不禁。和编程一样,写文章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你没见过那些人,没跟他们握过手,你没听过他们的故事,也没跟他们讲过自己的经历,但就是通过你倾注心血做出的这样一个产品,你传达给了一些东西给用户。”

生活就像酿葡萄酒,你不能总是用葡萄汁兑水来应付。酿出自己的那杯美酒,过好自己的生活,同时向世界传递你的讯息,就可以了。   选择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刘鹏 个人简介 刘鹏,清华大学博士,现为科大讯飞副总裁;公众号“计算广告”作者,知识星球“计算广告”星主;曾在奇虎360、微软亚洲研究院、雅虎北京研究院、MediaV(聚胜万合)担任数据科学家等职务;被多家互联网公司聘为变现业务顾

生活就像酿葡萄酒,你不能总是用葡萄汁兑水来应付。酿出自己的那杯美酒,过好自己的生活,同时向世界传递你的讯息,就可以了。

,开始投简历。 最终,我入职MSRA

最终,我入职MSRA(Microsoft Research Asia,微软亚洲研究院)。后来,有人问我为什么选择这里,我只好如实作答:“因为,我只拿到这一个Offer。”当然,这多半也和我的顽劣性格有关。比如,我去一家韩国企业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因临时有会,敷衍地拿出一份试卷让我做,我一怒之下离席而去。只有MSRA的宋老师在给我打电话时和颜悦色地说:“收到了你的求职信,你说你对西门子公司感兴趣,那么是否也考虑MSRA呢?”我尴尬地笑了,原来,我连求职信都发错了……

当年的MSRA有两大特色:一是待遇“鹤立鸡群”,2004年MSRA给毕业生的年薪就有20多万元,还不包括额外的奖金和股票;二是面试特别严格,候选人要先做一个报告,然后参加八九轮的一对一面试。在整个面试过程中,所有面试官都具有一票否决权,而且否决意见是盲发的,想说情的人都不知道找谁。说实在的,我能通过面试也是一个意外,因为我的英文并不好,做报告的词儿基本上是背下来的。

MSRA做研究的时候,宋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做事的原则:要解决好问题,务必先定义好问题。虽然未来难测,但我还是认真思考了一番,最终算是设定了新的约束和人生目标。

在MSRA做研究的时候,宋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做事的原则:要解决好问题,务必先定义好问题。虽然未来难测,但我还是认真思考了一番,最终算是设定了新的约束和人生目标。

当然,敢于如此约束自己,是因为参透了职场玄机:有些人终日忙碌,要么是做样子充劳模,要么是受制于管理带来的效率低下,在盲目的工作迭代中浪费生命。对于能想清楚并注重效率的人来说,多数事情本来是用不着加班加点的。

再说说人生目标。我设定的目标,必须让自己有满足感,那就是尽可能做有社会增量价值的事。“社会增量价值”这个词,是我造出来的,想表达的意思大致就是雷军口中“风口上的猪”的对立面。这世上,有意义的事有两种:一种事是大势所趋,你不做立即会有其他人做;你做了,会发现有无数竞争者同时在做。按圣人的话说,这叫“事功”,多数追随互联网热点方向的事都属于此类。另一种事,虽然对大众有益,但因为收益差或做起来太艰辛,一时没人做。按圣人的话说,这叫“德业”。后者大多没有显著回报,而我之所以以此为目标,是因为做这样的事,虽无人问津却有人喝彩,真做起来并不见得有多困难,得到的成就感却独特而充实。更主要的是,做这样的事不需要去跟别人争“食”,显然更适合我当下的状态。

当然,我之所以想做这件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当时全球范围内还没有人对此做过系统性总结,这显然是有那么一点点社会增量价值的事情。

尽力做好一件有价值但无回报的事

但是,了解得越多,越不敢动笔。因为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个市场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变化太快——中国在线广告市场规模10年间增长了20多倍。想让自己总结出来的知识不过时,就必须抓住最为本质的原理和方法。“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是我想到的验证办法。也就是说,我把我的认识讲出来,接受大家的反馈和质疑。这就如同一面镜子,能清晰地照出自己是否真的理解本质,切中要害。

季羡林先生说过,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这句话虽然听上去刺耳,却在善意地提醒我们每个人,要为团体、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创造那么一点点价值,而不是在别人已经创造的或注定要创造的价值中取一块据为己有。不少业界大牛如果愿意花精力,肯定能比我做得更好。只不过这种吃力不挣钱的事,能做的人没兴趣,有兴趣

季羡林先生说过,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这句话虽然听上去刺耳,却在善意地提醒我们每个人,要为团体、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创造那么一点点价值,而不是在别人已经创造的或注定要创造的价值中取一块据为己有。不少业界大牛如果愿意花精力,肯定能比我做得更好。只不过这种吃力不挣钱的事,能做的人没兴趣,有兴趣的人干不了。 我始终坚信,把一件有价值但无回报

几个广告产品研发项目,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广告产品,还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后来,雅虎跟微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搜索广告业务合并条约,我因此离开了雅虎,加入一家国内创业公司。在把广告产品技术用于国内市场的过程中,我逐渐对中美市场的不同有了具体而微的了解,在商业层面上对计算广告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 但是,了解得越多,越不敢动笔。因为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个市场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变化太快——中国在线广告市场规模10年间增长了20多倍。想让自己总结出来的知识不过时,就必须抓住最为本质的原理和方法。“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是我想到的验证办法。也就是说,我把我的认识讲出来,接受大家的反馈和质疑。这就如同一面镜子,能清晰地照出自己是否真的理解本质,切中要害。 一位师弟在清华开设了一门公开课,请我去给大家讲讲“计算广告”,我觉得这个机会挺好。我前前后后一共花了7个周末去讲课,每次3小时。我们几乎没做什么对外宣传,却有很多业界的朋友闻风而来,不少人甚至一次课都没落下。这给我以莫大的信心:如此强烈的渴求,足以证明其社会增量价值。 虽然反响热烈,但我反而更加踌躇。既然我要做一份在行业里立得住的经典总结,就不能这样草草了事——有启发性只是最低要求,还要做到知识体系完善,不能出现明显谬误。于是,我找到曾经的同事王超一起做这件事。我们一起把许多技术实现补充进书稿里,希望能做到理念和实操并重,然后我们用了整整3年的业余时间精心打磨和筛选内容,后来又把初稿发给BAT3等各公司的商业化专家与高管,并从他们那里得到了许多真知灼见和热情帮助。 经过几年的写作和整理,《计算广告》这本书终于在2015年下半年面世,出版后的市场反响大大超出我的期望。一本技术专著,在很短时间内就重印了多次,在京东计算机新书榜上数月稳居头名,就行业从业人员总量而言,这本书的覆盖率也相当高。有人说,这本书已经成为大数据和数字广告行业人手一册的入门教材了。我从各公司商业化部门案头所见来看,此言非虚。甚至一家大公司的广告部门还把这本书作为“阳光普照奖”,在年会上发给每个员工一本。 季羡林先生说过,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这句话虽然听上去刺耳,却在善意地提醒我们每个人,要为团体、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创造那么一点点价值,而不是在别人已经创造的或注定要创造的价值中取一块据为己有。不少业界大牛如果愿意花精力,肯定能比我做得更好。只不过这种吃力不挣钱的事,能做的人没兴趣,有兴趣

但是,了解得越多,越不敢动笔。因为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个市场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变化太快——中国在线广告市场规模10年间增长了20多倍。想让自己总结出来的知识不过时,就必须抓住最为本质的原理和方法。“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是我想到的验证办法。也就是说,我把我的认识讲出来,接受大家的反馈和质疑。这就如同一面镜子,能清晰地照出自己是否真的理解本质,切中要害。

季羡林先生说过,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这句话虽然听上去刺耳,却在善意地提醒我们每个人,要为团体、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创造那么一点点价值,而不是在别人已经创造的或注定要创造的价值中取一块据为己有。不少业界大牛如果愿意花精力,肯定能比我做得更好。只不过这种吃力不挣钱的事,能做的人没兴趣,有兴趣的人干不了。

对于回报,我一直秉持这样的原则:你需要我,我也乐于帮忙,那么我们就公平交易。“不拿不要”是恩惠,“多拿多要”,我也心安理得。至于提议先付出再得回报,或是让人帮忙还需要搭人情,又或

对于回报,我一直秉持这样的原则:你需要我,我也乐于帮忙,那么我们就公平交易。“不拿不要”是恩惠,“多拿多要”,我也心安理得。至于提议先付出再得回报,或是让人帮忙还需要搭人情,又或是用名流圈子、精英关系那些“假招子”忽悠的老板,一定要敬而远之。

思考。 对我来说

对我来说,衣食无忧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回归本心、放飞自我。我还开通了公众号,里面的“胡言乱语”引起许多读者共鸣,但也招来不少谩骂。而我,十分享受这个唇枪舌剑的氛围。

人生刚到半程,我相信精彩的部分还在以后。我会继续追求社会增量价值,哪怕是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除此以外,对于职场与社会贴给我的各种身份标签,我确实是不关心,懒得谈。  

分享经验和案例就实实在在地分享完整数据,办会员日就实实在在地发放礼物,做活动就尽可能让更多人受益,仅此而已。

赚钱,绝不只是碰运气的事,它本身是一个需要考虑赢面的概率事件。一切为了赚钱而付出的努力都是在增加成功概率,足够大的成功概率搭配足够长的时间周期,赚到钱几乎是必然的。而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仅仅是让自己的思路更加开阔。

赚钱也如此,一定要给自己建立即时正反馈,最好能让想出来的点子变成钱。我身边有很多和我一样正在创业的朋友,他们都在享受着创业的过程,没有人说自己坚持创业多少年,艰苦

从0到1的质变,才有可能实现从1到100,再从100到10000的量变。 赚钱也如此,一定要给自己建立即时正反馈,最好能让想出来的点子变成钱。我身边有很多和我一样正在创业的朋友,他们都在享受着创业的过程,没有人说自己坚持创业多少年,艰苦卓绝。反而,他们都很有激情地讲,创业一时爽,一直创业一直爽。

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延迟满足感是很难忍受的。曾经有圈友在尝试复制社群里的很多成功案例后,结果都以失败告终。他悲观地问我,是不是自己在赚钱方面的能力有先天性的不足?其实,稍微深入了解情况后就会发现,他的目标定得实在不低。比如,想通过抖音获得十万个粉丝,想通过“知乎好物推荐”月入三千元。就难度而言,这其实已经是从0到10的“大跃进”了。先考虑如何在抖音上创作出第一个“爆款”视频,然后考虑创作第二个、第三个;先考虑如何在“知乎好物推荐”上赚到第一块钱,然后逐步提升自己的上限,积累长尾收入……这才是能够持续发展下去的模式。

目标不明确,很容易

目标不明确,很容易让人因现实距离结果太远而浅尝辄止。只有不断积小胜,才有可能迎来大胜。

我们团队的小伙伴耳濡目染,每当在探索新项目时,都会以“赚到第一块钱”作为初始目标,而不是总想着“改变行业格局”这种宏伟目标。

延迟满足感,是为了追求星辰大海的目标。

延迟满足感,是为了追求星辰大海的目标。我

延迟满足感,是为了追求星辰大海的目标。我们是普通人,首先要的是信心,从创造小胜开始,慢慢积累大胜。

你是愿意与把钱分给你的人站在一起,还是愿意与在分钱上忽略你感受的人站在一起?你要坚定一个信念:只要你能提供真正的价值,那么最终你一定可以赚到钱。把自己后置,你会发现点子越想越多,思路越来越开阔,格局也越来越大。

任何一个行业、市场、需求中,都蕴藏着年入百万元的机会。普通人有普通人的活法,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赚钱方法。有些“天花板”,对于大佬们而言很低,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绝对够高了。

不论是保险等传统行业,还是电商、微商,每一个在这个世界上真实存在的现象,都值得去认真观察。你可以不认同它,但不能不去了解它背后的赚钱逻辑。 使用在线工具帮别人修复老照片; 帮别人把他朋友圈发布的内容做成一本照片书; 帮别人监控Instagram好友“取关”情况; 帮别人给微信头像“加V”; 给做短视频的创作者提供配音服务; 教别人下载GoogleEarth; 帮别人设计艺术签名; 帮宝宝取名; 教别人剪辑短视频; ……

你的各种自我设限、你的每一个偏见,都在阻碍你拓展思路,进而影响到你赚钱。

都说赚钱要先开眼,怎么开?多看、多听、多聊、多想。

,才值得花点时间去琢磨。 信息输入管道还包括“人”。认识更

信息输入管道还包括“人”。认识更多的人,见识更大的世界,

,才值得花点时间去琢磨。 信息输入管道还包括“人”。认识更多的人,见识更大的世界,了解更丰富的人生可能性,本质上也是在拓展自己的赚钱思路。 有足够多的信息输入,思维自然活跃,就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才值得花点时间去琢磨。 信息输入管

信息输入管道还包括“人”。认识更多的人,见识更大的世界,了解更丰富的人生可能性,本质上也是在拓展自己的赚钱思路。 有足够多的信息输入,思维自然活跃,就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最简单的商业思维小闭环就是由流量、产品、变现构成的。

努力获取一手信息”

多接收一手信息,少触碰碎片化信

多接收一手信息,少触碰碎片化信息”

一旦建立了商业思维小闭环,之后你的任何信息输入,无非是对这个闭环的修修补补,自然获取信息的效率会变高,也更容易看到信息中隐藏的赚钱机会。

找到异常值,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就能找到新的机会。

即时正反馈、利他、不设限、高质量信息输入管道、商业思维小闭环、异常值思维、组合思维,是我总结出来的让赚钱思维更加开阔的七条建议。赚钱,绝非偶然,它不是一种天赋技能,而是在环境、认知、能力、思维、经验、性格、文化等多种因素之下的必然结果。 让自己的进步更加可持续、可积累,时间自然会给你惊喜。  

除了满足生存需要,我和太太还想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被赚钱支配着耗尽所有的时间和精力

至于为什么要改变KOL身份,这与我们分享的初心有关。实现个人价值,是比生存和发展更高阶的人生追求,吸引人的故事只能作为初始的引爆点,无法积淀营养。而我们的粉丝、读者,是我们在隔空的世界里最熟悉的人,我们需要产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来帮助他们持续成长。

对于摄影技巧,尤其是商业摄影技巧,很多同行在分享经验时都是有所保留的。而我却乐于把学到的或悟到的知识、经验传递给更多人。因为在初学摄影时,我也曾得到过很多老师、前辈、同行的帮助,虽然无法直接回馈这些帮助过我的人,但是我可以把这种分享精神传承下去。我认为,做成垂直领域的头部品牌并遵循现代大规模内容传播规律,就可以实现最大化的传播效果,从而能让更多人受益。

我一直相信,毫无保留的分享并不是单方面的付出,因为对待粉丝的态度将直接决定自己能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另外,更不用畏惧别人抄袭创意和内容,只要始终在路上,被再多人模仿也不会被超越。以我为例,为保持核心竞争力,我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一方面,基于原有品牌,通过持续内容输出和适度营销来强化个人IP。另一方面,联合其他专家完善内容体系,进一步覆盖我不擅长的其他摄影领域。同时,还要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摸索和创新。现在,我们也开始尝试并制作更符合大众口味的短视频,力争既不失专业性,把内容讲清楚,又能增加视频内容的趣味性。

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即用户原创内容)

至此,我们针对学员构建了一套相对立体的学习体系:视频→课程(线上课程、线下课程、在线私教课程)→社群(线下摄影社团、知识星球社群)。

复盘,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方法。这样的追问,让我学会了运用理性的

复盘,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方法。这样的追问,让我学会了运用理性

复盘,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方法。这样的追问,让我学会了运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冷静地对待感性的表达。这种方法,对学员也同样有效。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和他人赛跑,而在于胜过昨天的自己。

不管你身处哪个行业,具体做什么工作,工作的前五年一定要把提升专业能力放在第一位,因为这是你吃饭的“家伙”。为了积累足够的经验、技能与阅历,在一家公司扎扎实实待上三五年是很有必要的。跳槽不是

不管你身处哪个行业,具体做什么工作,工作的前五年一定要把提升专业能力放在第一位,因为这是你吃饭的“家伙”。为了积累足够的经验、技能与阅历,在一家公司扎扎实实待上三五年是很有必要的。跳槽不是不可以,但需要强调的是,为了蝇头小利而频繁跳槽并不是一件好事。

子带来的不同视野和角度可以打破知识的“诅咒”,让我们看待问题不再

。等到五年之后,优秀的人更会比同样起点的很多人多拿至少一倍薪水。前提就是,专业

。等到五年之后,优秀的人更会比同样起点的很多人多拿至少一倍薪水。前提就是,专业能力一定要扎实。有人说,靠提升专业能力很难实现财务自由。事实上,只要能在专业领域做到行业前10%,即使不能完全实现财务自由,日子也绝对可以过得非常舒服。

“临界点”什么时候会到来呢?不可预知,且因人而异。你要做且能做的是,坚持每天学习,直到那一天来临。

尽早积累影响力

因为这样的人要么不会被裁,要么很快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也有一些人误以为影响力就是个人微博、博客和公众号有大量粉丝关注。在这些平台上写文章的确可以积累影响力,但思路不要局限于此。在行业大会上做演讲,多“刷脸”,让业内人熟知,这些同样有效,而且做起来也不难。对于BAT这种级别的公司来说,

也有一些人误以为影响力就是个人微博、博客和公众号有大量粉丝关注。在这些平台上写文章的确可以积累影响力,但思路不要局限于此。在行业大会上做演讲,多“刷脸”,让业内人熟知,这些同样有效,而且做起来也不难。对于BAT这种级别的公司来说,它们有大量的各类会议的分享嘉宾名额。即使不在大公司工作,做一些内部分享,也同样是积累影响力的一种方式,内部分享对职场发展有很大的隐性作用。

我是我自己的老板,我所付出的一切都在为自己负责。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公司,在职场中很容易脱颖而出,因为这样的人很稀有。

只要心态足够开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新事物都会带来红利。但仅有敏感度是不够的,还需要多尝试,并乐观对待失败。不要好高鹫远,总想一口气赚一千万元,应该先从赚第一个一百元、一万元开始。能在执行力、商业洞察力、学习力,以及视野、格局等方面稳步提升,比天天寻觅所谓的红利有用得多,踏实得多。

投资自己永远是最划算的项目,这个产品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将带来最大的回报。

实中既有证明努力有用的例子,也有证明努力无用的例子。可见,只有努力是不够的一的确如此,与成功相比,这个世界从不缺努力的人。但如果你从此相信努力无用,在心态上就会越来越消沉,越来越想走捷径。事实上,任何事情都没有捷径,大多数成功的创业者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他们或许

现实中既有证明努力有用的例子,也有证明努力无用的例子。可见,只有努力是不够的一的确如此,与成功相比,这个世界从不缺努力的人。但如果你从此相信努力无用,在心态上就会越来越消沉,越来越想走捷径。事实上,任何事情都没有捷径,大多数成功的创业者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他们或许有不同的特质,但是都相信努力有用,因为这是一切成功的前提。

宁愿犯错,也决不平庸。

做过个人站长的人有几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勤奋、求知欲强,再加上是自己一个人做,想做什么马上就能动手,执行力很强。我当时疯狂地看文章,提取其中有价值的内容,以此启发自己关于运营的各种想法——小到一个讨论帖如何策划,大到如何给论坛定位。有了好想法之后,我会马上在论坛里尝试,效果好就推广沿用。 当某个领域不存在领先者,众多产品处于混战时,就不会有成熟的运营套路可供借鉴,从业者就需要一边学习、思考,一边探索、落地,因此,我输出的内容一直备受业内关注。

我一直以每周1〜2篇的文章输出频率,将自己在工作中的思考和经验总结发布在公众号“运营狗工作日记”上。出版社因此向我约稿,起初我信心全无,是编辑老师的一句话“坚持写下去”鼓励了我。就是这句话,让我受用至今。 后来,我又埋头写了几个月书稿,关于运营的几个模块书稿中都已基本被覆盖,结构和篇幅也很接近一本书的标准,再加上一些忠实读者对内容质量的肯定,出书被正式提上了日程。历经波折,《超级运营术》终于在2017年5月面世,市场反响和读者反馈都比较正面,我也因此多了一个新的身份——图书作者。

不管在什么样的公司,不管公司量级和自身发挥空间有多大,努力做好每一件事都是对未来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日常积累通过思考提炼出来,记录下来,这样才能将其变成自己的东西。

在职场上做到“更加优秀”几乎是所有人的心愿,而在专业上成为“大家”则是每个人的梦想。我认为,职场人士要做好工作,尤其是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工作,就要具备良好的商业思维力。以公司法务工作者为例,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重点。比如,要经常阅读公司战略规划、年度目标等文件,还需要培养读“三张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能力,以便快速把握一个公司的优势、劣势,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只有站在更高的层面看待公司业务,法务工作者才能更好地提供法律意见。如果把法律技能看作“形而下”,把商业战略看作“形而上”,那么有效结合“形而下”和“形而上”,才能使视角不囿于法律,提出的意见才能更具有建设性。

在做好业务的同时,法务工作者也需要了解公司的整体战略方向和业务重点。比如,要经常阅读公司战略规划、年度目标等文件,还需要培养读“三张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能力,以便快速把握一个公司的优势、劣势,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只有站在更高的层面看待公司业务,法务工作者才能更好地提供法律意见。如果把法律技能看作“形而下”,把商业战略看作“形而上”,那么有效结合“形而下”和“形而上”,才能使视角不囿于法律,提出的意见才能更具有建设性。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法律知识,更是要通晓所处行业的最新信息,即我们常说的要懂行——懂得客户所处行业的相关知识。

了解用户领域

有人把写邮件当成一种聊天方式,其实这是一种非职业化的表现。法务工作者应该学会如何提问,如何引导客户进行提问,并竭力把讨论的焦点带到正确的方向上。成功的公司法务工作者有一条职场经验:像首席执行官那样写邮件(Email Like a CEO)。我收到过不少公司高管的邮件,他们的确很少写冗长的邮件,不仅不在邮件中夹杂专业术语和大段分析,而且邮件中的指令都很简单明了,诉求也非常明确。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对于同一学科的主题,不同版本的教材在讲解时会有不同的侧重。在一本书里没有弄明白的知识点,很可能由于另一本书换了一个讲解角度,一读就懂。

除了写辩论稿,我还尝试着写博客,可总是写不出多少有意思的内容,有时想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偏偏脑子里没什么“货”,只能写出一些哗众取宠的文字。但写作是有惯性的,一旦开始,就有望坚持下去。 而且,写作即思考。当我们尝试将自以为已经理解的东西写出来时,才会发现它在脑子里仍是一团糨糊。所以,写作最大的好处是倒逼自己的头脑——把意识里的东西线条化、结构化和系统化。 写作与阅读也是相得益彰的。有写作体验的人对好的文字更敏感,更能体会经典的妙处。同时,我们用写作视角来欣赏或审视图书中的表达,也会有别样的收获。

生活中没有灯塔和领航员,我们要重视每一次选择和决定,并且从中吸收养分,在看清形势之后坚定信念,人生的正轨就会越来越清晰地在脚下呈现。

这几年,我遇到过很多创业者和求职者,发现他们更喜欢做跨越式的改变——抛弃之前所有的积累,去做一件全新的事情。但我更喜欢做延续式的改变——每一件事情都是基于上一件事情的某个分支展开的。这样更容易积累自己的优势,同时可以降低做下一件事情的难度。

比如,当我意识到为商家提供开发服务的前景堪忧时,我立即转向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在我看来,后者比提供纯粹的开发服务更为长久,且空间更加广阔。因为技术开发更偏向于一锤子买卖,而运营则可以作为后续所有事情的集合。而且我更擅长做的事情是营销传播,开发并非我的强项,如果我坚持做下去会让自己彻底丧失竞争力,要做就做未来可能更擅长的事情。

我的敌人既不是时间,也不是同学,而是我自己。如果我足够聪明,能想到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法,那么肯定有足够的时间去提升成绩。我们每个人在考试时面对的无非是一张卷子,只要自己不出错,别人就不能拿你怎么样。

这个结论包含两个重要的方法论。一是要复盘自己的错误。我为此定制了自己的“错题本”,里面不仅记录了每道错题及解题方法,而且还归纳、记录了自己到底错在哪里,以及这种错误还会出现在哪类题型上。二是“各个击破”。作为一家之言,我认为考试本质上是一个得分游戏,有些科目的分数相对好得一些

。 2008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的Tom Mitchell和Marcel Just在Science(《科学

2008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的Tom Mitchell和Marcel Just在Science(《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第一次用非侵入式人类磁共振照片来解析人类语言。这篇论文让该领域研究者大为震惊——原来人类语言这种高维度的东西,也可以从人脑中直接解析出来。经过一番努力,我跳槽到MarcelJust的实验室,他成为我最后一位博士后导师,给我的影响也是最大的。

人们总把优秀归因到智慧、勇气或气魄这些品质上,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品质是倾听——在听的时候动脑子,不带偏见、虚怀若谷地听其深意和内涵。聪明人擅长学习间接经验:如果倾听就可以规避“大坑”,那么通过一次次栽跟头来学习就显得成本太高。 很多人总是告诉你,人需要试错。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它是当你穷尽所有方法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时,不得已用来试试看的选择。很多人不是“试错”,而是“犯错”——没有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没有在倾听之后认真思索,就去犯了本不该犯的错。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对此有所警惕。

过一个有意识的人生,不断储备精力、实力、能力与知识,并且随时监视生活,辨别哪些事情是“消耗”,哪些事情是“积累”。如果一个人看似每天忙碌,其实却只消耗不储备,那么职业生涯就会很艰难。人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在和各种消耗自己的力量做斗争,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到底有没有成长,一定要高度敏感。 你是你自己的保镖,也是自己的教练员。

要过一个有意识的人生,不断储备精力、实力、能力与知识,并且随时监视生活,辨别哪些事情是“消耗”,哪些事情是“积累”。如果一个人看似每天忙碌,其实却只消耗不储备,那么职业生涯就会很艰难。人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在和各种消耗自己的力量做斗争,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到底有没有成长,一定要高度敏感。 你是你自己的保镖,也是自己的教练员。  

是过去的一点一滴,塑造了我们现在的自己。家庭环境、教育背景、人脉圈子,甚至日常的因缘际会,都是一个人成长道路上的影响因子。所以,我踏上科研这条路,想必也绝非一起偶然

是过去的一点一滴,塑造了我们现在的自己。家庭环境、教育背景、人脉圈子,甚至日常的因缘际会,都是一个人成长道路上的影响因子。所以,我踏上科研这条路,想必也绝非一起偶然事件。

知识积淀、理性逻辑思维,以及想象力与创造力。

其次,如果知识积淀是内功修为,那么理性逻辑思维就是武功招式。“吃”进肚子里面的知识,要会用才行。我总喜欢向后辈、同行“安利”经典逻辑学方面的入门图书,以及科学、哲学方面的知识。虽然整天听很多人在说分析和归纳,但真正理解这些逻辑学词汇的人,实际上并不多。

近几年,我尤其感受到演讲能力对一个人科研生涯的重要性。2019年,我有不少出席各种公开场合报告自己科研成果的机会。我发现,如果我准备充分,讲完之后就有很多同行来找我寻求合作,还会获得更多的出席其他场合的机会。但如果我发挥不佳,和我搭话的人就会变少。普遍而言,优秀的演讲总能吸引更多的会后交流。

个话题:在新冠病毒筛查中,能否通过合并样本来提高检测速度?如果可以,又应该怎么做?参与讨论的人中,甚至有在一线研发检测试剂的同行。一

我曾在中山大学常年参加艺术社团,这不仅锻炼了口才,也让我收获了一条受益终身的教诲:成功的前提是熟练。这是当年我的艺术指导老师对准备参加钢琴比赛的同学所说的话,意思是只有将乐谱烂熟于胸,才能将作品的内涵和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传递给观众。不论在哪个行业,在业务上足够熟练,都是成功的关键。现在,我会认真准备每一场报告,会把演讲稿背得滚瓜烂熟才上台,而我也希望将这个经验分享给每一个人。 摆

我曾在中山大学常年参加艺术社团,这不仅锻炼了口才,也让我收获了一条受益终身的教诲:成功的前提是熟练。这是当年我的艺术指导老师对准备参加钢琴比赛的同学所说的话,意思是只有将乐谱烂熟于胸,才能将作品的内涵和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传递给观众。不论在哪个行业,在业务上足够熟练,都是成功的关键。现在,我会认真准备每一场报告,会把演讲稿背得滚瓜烂熟才上台,而我也希望将这个经验分享给每一个人。

热爱自己的事业,是最重要的原因。我眼中的科研并不只是事业,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说,科研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人把思

。 热爱自己的事业,

热爱自己的事业,是最重要的原因。我眼中的科研并不只是事业,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说,科研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人把思考和学习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就更不会觉得科研是什么天大的事情。

网上大面积反对“996”,然而对于优秀的科学家来说,工作节奏往往是“007”。当然,我所理解的“007”,估计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对我来说,任何时刻都可以切换到科研状态,包括洗澡、如厕。只要脑子持续在运转、在思考问题,这就是在进行一项科研活动。我特别喜欢在洗澡的时候胡思乱想,因为身体在放松的时候,脑子里总会涌现出令人惊喜的灵感。当然,灵感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倘若平时不主动思考,就算一天洗100次澡,也不会,厝出什么东西来。

“Work smart before work hard(先聪明地工作,再努力地工作)”。

我也经常鼓励后辈,不要整天泡在实验室里,应该将自己从具体的实验操作中抽身出来。当然,抽身出来的时间并不是像咸鱼一样瘫在床上发呆,无论做什么都好,比如运动、冥想、听音乐,要让头脑保持运转,这样才有可能产生灵感。

迭代思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很多人有两个“看不清”o 第一个是看不清自己当下的位置。很多人总喜欢给自己设定一个远超当下能力的目标,而最终只能反复被现实捶打。所以,认清自己当下的位置非常关键,而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条条大路通罗马,有的人就生在“罗马”,总是盲目地跟生在“罗马”的人做比较,就会让人怀疑人生,甚至自暴自弃。 第二个是看不清事情的演化规律。很多人总是给自己制订一个不合理的推进计划,其结果就是在整个计划实施过程中屡屡受挫。因此,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要学会用迭代思维看清当下、预见未来。 也许有人会问,你怎么知道事情会按照你设想的轨迹去发展?

迭代思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很多人有两个“看不清”o 第一个是看不清自己当下的位置。很多人总喜欢给自己设定一个远超当下能力的目标,而最终只能反复被现实捶打。所以,认清自己当下的位置非常关键,而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条条大路通罗马,有的人就生在“罗马”,总是盲目地跟生在“罗马”的人做比较,就会让人怀疑人生,甚至自暴自弃。 第二个是看不清事情的演化规律。很多人总是给自己制订一个不合理的推进计划,其结果就是在整个计划实施过程中屡屡受挫。因此,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要学会用迭代思维看清当下、预见未来。

所谓借势思维,就是强调位置决定命运。一个人能量再大,也只是一个“点”,力量终归有限。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点”,其命运也取决于是否在一条足够好的“线”上,这条“线”是否在一张足够好的“面”上,以及这张“面”是否在一个足够好的“体”上。这就是借势思维的“点、线、面、体”理论——把自己放在最有利的位置上,借势而起。就好比一辆时速为200公里的跑车,如果把它放在泥泞的乡村小道上,那么它可能还没有拖拉机跑得快。

这就需要提到第三种思维——赛点思维。何为赛点?赛点这个词来自体育比赛,是指比赛进入了关键时刻,如果能抓住赛点这个机会干掉对手,你就能大获全胜。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有所成就的人,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更非时时刻刻都能遇到机会,甚至很多人在成功之前跟普通人并无两样。但他们的过人之处在于,当赛点出现时他们会死死地抓住机会,最终实现“鲤鱼跃龙门”。

当那几个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咬着牙笃定地对自己说:“赛点来了!赛点来了!”

机会固然重要,但是很多机会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拼命抢来的。比如我抓住的这个机会,如果换作其他人,多半是抓不住的。每个人更应该有赛点思维,特别是手里没好牌的人,更要努力抓住每一个大机会。

一个人越是在默默无闻的时候,越要沉下心来积累代表作。没有代表作,你怎么包装自己都没有多大用处;有了代表作,你去哪里别人都认可你。代表作不用多,但含金量要足够高。举个例子,怎么判断一个投资人到底牛不牛呢?看他有没有“投”出明星公司,有一个就足够了。比如,王刚老师作为天使投资人投资滴滴出行,今日资本徐新老师投资京东,晨兴资本刘芹老师投资小米,等等。

所以,要想实现爆发式成长,最好的方式就是拿出代表作。人在默默无闻的时候,很难积累代表作,但可以用海量输入来自我滋养。一旦时机成熟,就能一剑封喉——输出代表作。

打造个人品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它只是一个结果。在你能力不强、手艺不精、没有作品的时候,想通过自己给自己贴标签,或者在朋友圈、微信群宣传和包装自己等方式来打造个人品牌,基本上是行不通的。大多数人在最初都没有建立起个人品牌,但只要有作品思维,肯花时间和心血不停地做实事,并且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你的个人品牌就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被认可和强化。 “代表作”是你最可以依赖的资产,

打造个人品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它只是一个结果。在你能力不强、手艺不精、没有作品的时候,想通过自己给自己贴标签,或者在朋友圈、微信群宣传和包装自己等方式来打造个人品牌,基本上是行不通的。大多数人在最初都没有建立起个人品牌,但只要有作品思维,肯花时间和心血不停地做实事,并且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你的个人品牌就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被认可和强化。

•人很难为自己从没有见识过的东西努力,我庆幸自己读过不少真正意义上的好书,学习过很多营养价值颇高的课程,更庆幸我在它们的激励下一直在努力。 ·人很难大幅超越所在圈层的认知水平——我在创业后遇到了各个行业的牛人,接触的圈层一变,野心也随之膨胀。 ·人很难得到超越目标的结果。求上得中、求中得下一目标是60分,你就不可能付出100分的努力,也不太可能拿到80分。 我喜欢研究牛人的经历,高中时喜欢阅读杂志上刊登的知名企

•人很难为自己从没有见识过的东西努力,我庆幸自己读过不少真正意义上的好书,学习过很多营养价值颇高的课程,更庆幸我在它们的激励下一直在努力。 ·人很难大幅超越所在圈层的认知水平——我在创业后遇到了各个行业的牛人,接触的圈层一变,野心也随之膨胀。 ·人很难得到超越目标的结果。求上得中、求中得下一目标是60分,你就不可能付出100分的努力,也不太可能拿到80分。

互联网行业每天都有很多不确定性事件发生,我们一定要在它们发生之前抢先折腾,而不是安于现状。而且能到达远方的人一定怀有梦想。十年后想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以及如何过上这样的生活,我们从今天开始思考,才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但是再大的愿景也要从小处着手,凡事先定好目标,列好计划,整合好资源,提前多制订几套方案,越大的蓝图越要从小处着手。 在执行过程中,暂时忘记结果,用心专注做好每一件事,并时刻提醒自己“欲速则不达”。如果能做到永不放弃,就一定能成功。

当时的主管告诉我,一个人成长的快慢,主要取决于他在工作之外的8小时做什么。我记住了这句话,下班后主动找事做,哪怕是设计网页的小活儿,我也不放过。同时,我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设计方法,也学到项目管理方面的诸多经验。

每当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最大的困难不在于你能不能做,而在于你想不想把它做成。比如,想打造个人IP,就先挖掘自己身上的优点。如果一时找不到优点,就拿着放大镜去找;找到之后还要不断放大这些优点,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只要沿着这样的轨迹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成功。

当你在运营社群时,用户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你的信任才付费加入的。一旦你失信,就意味着多年建立起来的声誉瞬间土崩瓦解。很多人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做成功,究其原因都是对用户的承诺没有兑现。我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向用户承诺的事情一定会做到。比如,每周无论再忙再累,我都会更新文章;对于用户提出的专业问题,我也一定会在周末抽出时间一一解答。

如果你能掌握100〜200个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模型,那么生活和工作中的绝大多数难题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同样,你也可以把创新五层次论类推到人生路径上。在遇到人生难题需要求解时,你是在多数时候遵循主流社会规范,偶尔进行微创新,还是彻底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呢? 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大多数人在大学校园里的学习生

想出来。 如果你能掌握100〜200个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模型,那么生活和工作中的绝大多数难题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同样,你也可以把创新五层次论类推到人生路径上。

如果你能掌握100〜200个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模型,那么生活和工作中的绝大多数难题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同样,你也可以把创新五层次论类推到人生路径上。在遇到人生难题需要求解时,你是在多数时候遵循主流社会规范,偶尔进行微创新,还是彻底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呢?

回顾一下,扳手的演化过程遵循了“简单→复杂→简单”的路径。在刚开始的时候,它是一个简单模型,接下来这个模型变得复杂了一些,最后这个模型又回归简单。

不只扳手如此,如果将全世界所有产品的演化路线描绘出来,你就会发现更多符合“简单→复杂→简单”规律的例子。将这些例子中的演化路线用图示表示出来,其结果就是“进化树”。其中,技术方向上的进化树,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是“多快好省”。因为产品在技术方向上的演化总是遵循这样的路线:功能多的淘汰功能少的;用起来快的淘汰用起来慢的;品质好的淘汰品质差的;省力省心省时间的淘汰费力费心费时间的。

身体不是认知的外在,而是认知本身;语言不是思想的外衣,而是思想本身;修辞不是雕虫小技,而是发现感觉,创造新型认识乃至挖掘人生意义。语言束缚着我们的思维,也给了我们“戴着脚镣跳舞”的机会。人类中总有少数人在创造不一样的人生意义,比如天才作家张爱玲,她并没有遵循默认的“多快好省”

十多年前,我选择了本地网站这个方向。当时并不像今天这样有很多创业赛道可供选择,我只能抱持朴素的理念“要抓住不变的东西”。

抓住用户人生中刚性消费最重要的十年,帮助他们买到又好又便宜的商品或提供所需要的服务。

买房买车、装修房子、举办婚礼……每件事的花费都很高,而且大多都发生在本地。这些消费有两个特点:一是用户消费经验不足,决策错误成本高,比如一旦买错一处房子,动辄就是几百万元的损失;二是消费链条长,比如装修房子,工期基本都在三个月以上,而且所有工序都需要源源不断地花钱。

靠信息差去骗钱不太可取,应该做到,为用户提供符合切身利益的产品

贝索斯在谈论亚马逊的成功时说,“要把所有资源投入到不变的东西上”。这里“不变的东西”指的是用户体验,它可以推动一个正向自循环。 用户体验越好→新用户越多→更多资源投入和倾斜→用户体验更好→新用户更多→……

投资不变的东西,投资能够产生复利的东西。这不仅是一个投资心法,也是一个创业心法。

要把利他作为一种长期主义。因为要想把公司做大,老用户、老客户的支持必不可少,只有把对方的利益放在首位,才有可能长久共赢。有一位广告行业的老前辈,他对客户非常负责,甚至提供超常规服务。有一次我忍不住问他:“那些客户会感恩吗?”他说: “人都是讲感情的。任何一次合作都要让客户获得超预期的收益,好的服务才能换来回头率。”

企业越发展,也越依赖于更多、更复杂的协同合作,而协同合作的内核就是利他。举个例子,在交通高峰期,如果司机都能遵守交通规则,互相礼让,优先考虑他人的行驶方便,反而会减少拥堵,提高通行效率。

利他 信任

先赚到钱,才有正向现金流来投入研发。负债经营是不健康的经营模式,长期亏损容易使创业者的心态崩塌。那些励志故事里多次创业失败后依然能爬起来的人,在真实世界里是极少的,很多创业者在第一次失败后都再也翻不了身。最好的节奏是做一个最小化财务模型,先小规模试错,然后复制和扩张。

要有正向的现金流 才可以

专注,不要贪

02.要专注,不要贪

01.不做不切实际的幻想

03.提前布局,未雨绸缪

04.务必警惕路径依赖

彼得•德鲁克说过:“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

号让一部分人获得了成功,也让他们产生了依赖——只要有足够多的粉丝,就可以有足够多的广告,一切都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粉丝。对于App,很多人笃信的逻辑是“有日活才有收入”。于是他们不是好好做内容和运营,而是投入全部精力和金钱去拉用户,让用户安装他们的App。但是由于没有好的内容,App缺乏活跃度,又会被大量用户迅速卸载。这都是因为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用户订阅公众号很容易,但是下载一个App则没那么容易,而且二者的活跃度都需要内容支撑。 每个人都有一套特定的思维模式,在多次成功之后,会习惯性地在其他事情上如法炮制。但如果忽略了不同事情的底层逻辑的不同,则很难再次成功。一种方法用到死,同样容易让企业陷入困境。

公众号和赚钱一样 不能盯着结果 钱的数量只是最终结果,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本质才是最重要的

刻意练习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是一种基于自我认知比照的进化不归纳总结就是不思考。看到同事在朋友圈发布了自己或他人的学习经验,我会经常留言:“总结一下发出来”。记录与总结碎片信息,已是我的日常习惯,也会下意识地要求团队成员去“刻意练习”。只要坚持,习惯会变成一种能力。当你具备了这项能力后,就会发现自己在聆听时会更加注重内容的深层逻辑,更善于捕捉细节内容,并能快速提炼出中心思想。

如果你所表达的内容总是让别人听不明白,那么表达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在归纳总结的同时,就要开始考虑输出内容的质量和效果,只有这样,表达能力才能不断精进。相对于口头表达,文字表达更需要言简意赅、层次清晰,更考验一个人的归纳总结能力。好在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缩句、分条、分层、分类等训练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此外,归纳总结还是熟练演讲的前提,而演讲是传播个人或职业品牌的最好方式。在真实的互动场景中演讲,是对归纳总结能力的一种现场考验。 03.

如果你所表达的内容总是让别人听不明白,那么表达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在归纳总结的同时,就要开始考虑输出内容的质量和效果,只有这样,表达能力才能不断精进。相对于口头表达,文字表达更需要言简意赅、层次清晰,更考验一个人的归纳总结能力。好在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缩句、分条、分层、分类等训练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此外,归纳总结还是熟练演讲的前提,而演讲是传播个人或职业品牌的最好方式。在真实的互动场景中演讲,是对归纳总结能力的一种现场考验。

提升归纳总结能力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际演练才能实现。记住这句话,练习不一定会让你变得完美,只有完美的练习才一定会让你变得完美。

“输出”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01.“输出”是双赢的

任何一种主动分享,比如在豆瓣上给“书影音”打分、在朋友圈发布内容、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在读书会上做分享、帮别人答疑解惑等,都是在“输出”。记录自己的“灵光一闪”,本身就有价值,而通过分享吸收其他人的反馈更是一举两得。比如,我在知识星球里记录自己的心得,既能让星球成员更了解我,也能从反馈中进一步找到共性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探索自己没有思考过的角度,并能通过他人的视角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王兴也非常喜欢碎碎念,有人专门整理了他的“饭否精选”,里面包含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及高度凝练的思想。

开放地面对变化

这个很重要

02.甩掉面子的包袱 心态开放的人面对任何事情都会尽量挖掘其有价值的一面来学习、思考和内化,让自己变强,而不是只盯着负面信息加以嘲讽。心态不开放的人,特别在意外界评价,在看到新趋势时就会心生质疑,在看到好机会时也不会采取行动。的确,承认自身的不足,需要足够好的心理素质。大多数人本能的行为模式都是掩盖自己的缺点和遇到的问题,只让别人看到好的、强大的一面。

乔布斯说过,聪明人更关注自己的成长,而不是捍卫面子并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没错。太要面子,难免对自己要求过高,过于追求完美,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封闭起来,减少与外界的信息交换,或者养成不好的思维习惯

03.自我接纳才能开发潜能

我们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热情,把能量用在促进个人成长的事情上,而不是消耗在自责和自我否定中

“我认为所有和我有关的一切,都是我的责任,无论是个好结果还是个坏结果。无论是多么糟糕的事情,我都要接受它,为这个事情负责,然后去改变它,通过自己的成长去改变。” 一旦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短板和痛点,就具备了进步的可能性。畏惧问题、下意识地隐藏问题或干脆找不到问题,才是最可怕的事情。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无法改变的事情上,倒不如去创造条件让自己活得更好,为这个世界提供一些正向推动力,并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04.从小的改变做起 脱不花说过,“保持学习,花10000小时去学习一件事。业余时间用在哪,回报就在哪。”读过的书,会在内心生根发芽,默默滋养着你,并在未来的某一天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派上用场。做喜欢做的事是本能,做不喜欢的事是本事。成长就是从舒适区迈入痛苦区,从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到能做好自己不喜欢的事。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采用《精要主义》里提到的小步快跑策略:从一次次成功的小小一步开始,把每一个小步骤都成功执行完毕,然后“积小胜为大胜”。因为只要你品尝过胜利的滋味,你的活力、自信和好奇心就会不断地迸发出来。 创业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磨炼心性的过程。事实上,人生是一场更艰苦、更漫长的创业。在这个创业项目中,你运营着一个开放系统,持续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打开自己,才能拥抱更大的世界,掌控更大的系统!   唯有行动可破焦虑 Kris 个人简介 Kris,“85后二胎奶爸”,会计学专业博士生在读,10年自律践行者,马拉松爱好者;个人成长类公众号“Kris在路上”创始人,畅销书《引爆自律力》作者,知识星球“Kris的进化圈”星主;曾就职于世界500强央企总部,后辞职创业,创建国内首家行动服务平台“一行DoMore行动大学”。 扫码进入Kris的知识星球 “Kris的进化圈” 我出生在山西一个十八线小县城,18岁到北京上大学,之后进入央企工作,结婚、生子、买房、还贷,我沿着最传统的道路前行,有些吃力,但也自得其乐。直到家里老二出生,我突然陷入了对财务的焦虑,开始重新思考人生方向,开始不信命地折腾,这才有了后来的改变,也才有了这篇文章。 我称不上大牛,也谈不上逆袭成功,能为自己这30多年的人生做一次小小的复盘,令人欣慰。或许其中某段故事,你也曾经历过,或许在未来某天,我们会在生活中相遇。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复盘一个普通人努力蜕变的过程:有痛苦、焦虑,有悲伤、丧气,也有乐观与积极。如果这些普通但真实的文字里蕴含着力量,希望你也能感受到并拥有它。 一篇“爆款”文章照亮人生舞台 2019年12月25日,自结婚以来我第一次夜不归宿。 我是一个标准的“老婆孩子奴”,不用说圣诞节,平时也都尽可能早地回家,和家人享受每天固定的“Family Time(家庭时间)”。这次破天荒的夜不归宿,不是吃饭聚会,不是喝酒、唱卡拉OK,而是在公司加班,只为修改一篇文章,一篇在第二天要推送给知识星球官方公众号的头条文章。 我和知识星球运营官刘容老师反复地沟通和打磨这篇文章。仅仅标题,我们就头脑风暴了30多个回合。即使是在第二天文章即将推送的前几分钟,我们依然在讨论和推敲某一个用词能不能更精准一些。 次日晚上9点45分,这篇题为《他在北京自律10年,30岁在家带娃年入百万》的文章被顺利推送。我们紧张地刷新着文章页面,追踪着阅读数据——不到10分钟,阅读量已达1万次;20分钟,2.7万次;30分钟,数据冲到4.2万次;1小时后,数据跳到了6万次……很快,一篇可能是知识星球公众号史上最快达成10万次阅读量的文章,成了! 随之而来的是我在星球后台不断收到“新增订阅用户”的提示信息。每隔几秒就有新星友加入,我的手机开始发烫,我只好关闭信息提示。当时发放的500张优惠券,也瞬间被抢空。 第二天,我们一起做数据复盘:24小时,文章阅读量接近15万次,我的星球新增星友716个——超高的阅读量,超强悍的转化率。这篇文章在发布后24小时内带来的新星友数,几乎超过了我的星球在过去一年累积的星友总数。 我从来不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文章,创业以后的情况外界一直是讳莫如深,只有身边的少数朋友了解我的近况。这件事情让我的个人微信号迎来了久违的信息轰炸,让我感觉自己已彻底暴露。这篇文章被不断分享、转发,把我的小学、中学、大学同学,以及前同事全都“炸”了出来。而他们完全没想到,一个从小到大散发着浓郁老干部气质的人,竟然辞掉了央企的稳定工作,跑去创业了! “K叔,你也教教我如何保持自律吧,我现在的体重都快200斤了!”一个以前经常一起打篮球的初中同学跟 我开玩笑说道。 “连央企的工作你小子都敢辞?太佩服了!”一个曾和我一起做项目的大学同学发来问候。 “终于知道你的公众号了,写得真好!”一个知道我在创业,却不知道我具体在做什么的老同事不吝夸奖。 还有一条信息,来自一位老领导:“养二胎确实不容易,加油,你肯定能干好!”

“我认为所有和我有关的一切,都是我的责任,无论是个好结果还是个坏结果。无论是多么糟糕的事情,我都要接受它,为这个事情负责,然后去改变它,通过自己的成长去改变。” 一旦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短板和痛点,就具备了进步的可能性。畏惧问题、下意识地隐藏问题或干脆找不到问题,才是最可怕的事情。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无法改变的事情上,倒不如去创造条件让自己活得更好,为这个世界提供一些正向推动力,并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不花说过,“保持学习,花10000小时去学习一件事。业余时间用在哪,回报就在哪。”读过的书,会在内心生根发芽,默默滋养着你,并在未来的某一天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派上用场。做喜欢做的事是本能,做不喜欢的事是本事。成长就是从舒适区迈入痛苦区,从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到能做好自己不喜欢的事。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采用《精要主义》里提到的小步快跑策略:从一次次成功的小小一步开始,把每一个小步骤都成功执行完毕,然后“积小胜为大胜”。因为只要你品尝过胜利的滋味,你的活力、自信和好奇心就会不断地迸发出来。

有天夜里,我都睡着了,突然被老婆摇醒。原来,她为了满足大宝去日本迪士尼乐园游玩的愿望,抱着手机一直等到半夜,终于抢到一张一家三口人均2900元且吃住行全包的“日本游”团购券。看到老婆熬夜抢券,只为省这么一点钱,我本已于心不忍,没想到这才只是开始。正在我们兴致勃勃地准备日本之旅时,却接到旅行团的电话,被告知:“低价团成员,必须暂时冻结10万元存款。”可当时我们连1万元都拿不出来! 那段时间,北京雾霾正盛。老婆先开始动摇,经常有意无意提起老家同学的惬意生活。我嘴上没回应,心里却在摇摆,难道真的要因为二胎而逃离北京?坦白说,那个时候,我彻底慌了。

如果“半年拿到10个500强Offer”“2个月考博”“1个月瘦20斤”这些过往的丰功伟绩,可以体现我的“自嗨型”自律,那么在疯狂写作的那段日子里,我的自律则完全是被金钱驱动的。可以说,从暗下决心要让老婆、孩子们过上更好的生活那一刻起,赚钱就已成为我最重要且最实在的KPI。

老婆做出了这么大的牺牲,我又怎么能掉链子呢?我把所有可利用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和写作上。持续输入,持续输出,公众号粉丝数一路上涨,5个月后,“10万”这个目标终于达成!我兴奋地把这个好消息分享到了朋友圈,同时在心里默默地说:终于可以把老婆和孩子们接回北京了!

复利定律更体现在只要你的内容足够好,粉丝就会足够多,机会就会纷至沓来

最后是培训授课。一直很羡慕能到处做演讲的人,变现效率很高。后来我才知道,在一个人有足够多的粉丝,并且在某个领域达到非常高的专业水准后,演讲的邀约就会接踵而至。现在,去各地走走、讲讲课、交交朋友,顺便把钱赚到手的体验,对我而言已经再熟悉不过了。

写作复利与变现增长

复利效应 规模化门槛

因为要想给用户提供极致的体验,就必须先提供极致的服务。一个班10人是最容易产生亲密连接的数量上限,而每个班由两名工作人员负责才能有效实现对用户的承诺。

10人是不是也是个理论 理论很重要

生命影响生命,让更多的人通过自律获得富足人生。”

以生命影响生命,让更多的人通过自律获得富足人生。

我为找到人生使命而激动,为可以选择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而开心。

让更多的人,通过自律和行动实现蜕变,获得富足人生。

以生命影响生命”

到现在践行“以生命

从一个单纯想赚钱的自媒体,到现在践行“以生命影响生命”,追求极致利他的公司。

由于“保持极度开放”是团队内部沟通的一条原则,所以我会把自己的焦虑和迷茫开诚布公地讲出来。明知作为公司创始人,传递焦虑是大忌,但我还是这样做,因为我们团队有着另一条更为重要的行动原则:唯有行动,可破焦虑。这也是我创建这家公司的初衷。

这些年,我看到太多处于极度焦虑状态的人,他们陷入了混乱无助的生活中始终走不出来。有些人每天浑浑噩噩,苦于找不到人生目标,这是人生焦虑;有些人被忙碌的工作拖得精疲力竭,却总找不到职业突破口,这是职业焦虑;有些人被工作和家庭拉扯,“兼顾”成为一种奢望,这是平衡焦虑;有些人渴望成长,却变成“屯课小松鼠”,这是知识焦虑;有些人陷入“三分钟热度”的泥潭,在间歇性崩溃中不断否定自己,这是自律焦虑……所有的焦虑,归根到底都是行动焦虑。我也曾有过同样的经历,体会过那种无助的痛苦,所以深知自律和行动对逃出泥沼的意义。 自律最怕的就是阶段性放弃:开始很好,中间变差,最后又被打回原形。我一直在思考能否找到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并能有一种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让每个人都能很快地摆脱焦虑。而“一行DoMore行动大学”就是要做解决行动焦虑的平台,通过向用户提供解决方案,让用户的行动变得持续而坚毅。

01.不必担心焦虑,而应拥抱焦虑

02.不必纠结过去,而应着眼未来

03.要懂得阶段性冲刺

04.从写下第一个字开始,从招来第一名员工开始

05.相信一切皆可习得

06.做你爱做的事,爱你做的事

07.动机至善,私心了无

动机至善,私心了无。这句话来自稻盛和夫先生的人生哲学,现阶段我还在努力接近这个目标。课程、文章、社群,甚至广告,如对他人没有价值,即使收益再大我也会放弃——最好的利己,就是极致的利他。

08.真诚,真诚,真诚

09.保持极度开放

为了提升销售技巧,我时常泡图书馆,开始接触“马斯洛需求”“互惠法则”“损失厌恶”等市场心理学概念,并延伸阅读了《社会心理学》《影响力》《怪诞行为学》《行为设计学》等泛心理学方面的图书。现在回想起来,夕阳西下,图书馆五层楼窗边的那个少年,正在建立自我认知:我是谁,我要去哪里?

心理学对我的帮助不止于此。虽然我没有管理经验,也没有专门学习过相关课程,但现在创业公司里100人的团队运转得非常好。一方面缘于我好像天生具备和员工沟通所需的共情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能通过心理暗示激发他人的斗志和创新思维

京东有“十节甘蔗”战略理论:零售和消费品行业的价值链可以分为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等10个环节,一般前5个归品牌商,后5个归零售商。京东一直在加大投入努力“吃掉”更多的“甘蔗节数”,这就意味着它们不仅要做交易平台,还要将业务延伸至营销、仓储、配送、售后等环节。

我在大学时期慕名拜读《活法》一书时,对这本推崇“做人要善良”的心灵鸡汤式图书出自顶级管理大师稻盛和夫之手,曾一度都不理解,直到创业后才逐渐领悟到其中深意——商业行为中最看重交易效率,如果人人善良,人人都遵循利他原则,那么在合作时我们就无须因担心对方爽约、违约或失信而随时提防和试探,双方可以最充分、最高效地实现共赢。现实中人们之所以更愿意和自己的老乡、校友或同事合作,就是因为价值观大体一致,信任成本很低。

利他 信任

同样,我们公司不以“盈利最大化”为目的,而是从“帮客户完成目标或赚更多钱”的角度去看待合作,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信誉,与客户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甚至牺牲周末、假期的时间来优化项目的执行细节。与此相对,我的责任是设计相对完善的学习体系和福利体系,保证每个人在加入公司后,都有机会通过努力和磨炼变得更强大,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而不是消耗自己的能量来给公

而且,这样的价值观可以吸引更多志同道合者加入,他们甘愿每天加班很晚,甚至牺牲周末、假期的时间来优化项目的执行细节。与此相对,我的责任是设计相对完善的学习体系和福利体系,保证每个人在加入公司后,都有机会通过努力和磨炼变得更强大,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而不是消耗自己的能量来给公司赚钱。所以,我宁愿牺牲公司的利益,并没有采取“流水线分工”模式,而选择对个人成长比较有益的“师徒”模式,帮助每位员工实现全方位的成长。这样哪怕有一天公司倒闭,我也不会辜负员工的信任,因为他们出去同样能赚到钱。

学习有三个境界:自己知道、自己做到、教别人做到。我用下面三个方法将自己知道的和自己做到的向团队传递。

01.每日复盘

02.定向输入

读书是提升结构性认知最高效的方法。当我需要解决某个问题或需要加强某项能力时,就会在公众号、豆瓣或知乎上搜索关键词,然后购买大量评分高或评价高的图书来定向学习。我不建议购买太多短期内还用不上的畅销书。作为一家之言,我认为学习是“反人性”的,正反馈周期非常长,带着疑问和目的看书才能形成正循环:将激发的灵感快速学以致用,并用实践中的反馈来激励对枯燥学习的坚持。

03.追求卓越

•这个世界是心理学的应用。在与人沟通、对外营销、内部管理时,我们都能感受到心理学的强大影响,所以也要坚信——不断改善自我认知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强。

•历史总在重演。“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是否善于总结和利用规律,是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比如,基于团队总结出的“微信生态的圈层流量规律”,我们可以把“爆款”方案复用到不同的地域和行业;“打点→连线→结网”的公司扩张轨迹,可以让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进化;“利他”的公司价值观可以让团队走得更远。发现规律需要长时间的观察,甚至需要大量试错,其间迷茫、失败、高强压都是常态,因此我们要保持长时间的专注,要学会享受孤独。

随波逐流地痛斥“996”血汗工厂之后,我们对他人一年顶三年的平步青云式发展,却心怀难以遏制的艳羡。而“阶级固化”“寒门难出贵子”之类收割情绪流量的文章,也常常被人用来放任自己的懒惰。事实上,只要将自己负责的工作做到极致,成为一个能“解决问题”的人,并用心血持续浇筑自己热爱的事业,理想的结果自然会出现。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运营社区刚刚失败,我为什么又开始运营公众号呢?难道是因为对装修特

运营社区刚刚失败,我为什么又开始运营公众号呢?难道是因为对装修特别感兴趣吗?当然不是。在我看来,绝大多数人的兴趣都是在后天的长期正反馈中慢慢形成的,这更像是一种惯性。我运营公众号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由于运营过几年装修类社区,我已经形成了写帖子的习惯,写作思维已经养成;二是我离职后没有马上去找工作,想休息一阵子,所以空闲时间比较多;三是受到Fenng等大咖鼓励大家开通公众号的正面影响。

2013年年底,我的公众号“装修33天”的读者人数已过万。那时自媒体概念的热度被炒得很高,“青龙老贼”等人成立了WeMedia自媒体联盟。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联盟发送了一封申请加入的邮件,一个月后意外收到同意的通知。联盟里都是做自媒体的先锋,也都是认真运营各个领域公众号的人,通过与他们交流,我打开了视野,也增强了将个人公众号做成功的信心。

除了坚持,方法正确也很重要。无论是在公众号还是在视频号,无论是在微信平台,还是在抖音、快手、B站、知识星球等平台,“做内容”或者说“做自媒体”的底层思路和运营方法都有很多相通之处。

精益创业

03.先做起来

很多人都难以迈出尝试新事务的第一步,缺乏自信心、畏难情绪重,或者给自己找借口是主要原因。“做事情一定要计划周全,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样的理由很有迷惑性。事实上,根本没有完美计划,先做起来再说——注册了公众号就先写起来,开通网店后先体验流程。这样在遇到具体困难时反而更容易找到办法,比如公众号怎么“涨粉”、怎么变现、文章怎么排版,运营过程中一个个问题得以解决,我们再去不断改进方法,事情也就办成了。

先做 再说问题 再解决问题

04.用有限资源完成

很多 东西都是如此 都是在有限的资源下成事

我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因为有一些特定的背景和前提存在:首先,我的性子比较慢,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人。其次,所有的付出一直有来自外界的正反馈,比如读者的认可和客户的支持。最后,收入的不断增加,也为我的坚持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石。

毕竟我是半路出家,只有兴趣相同的人在一起,才可以互通有无、交换心得、打趣聊天,学习过程才不会那么难熬,所以我和朋友一起创建了一个网站——网络安全焦点。再往后,我就索性进入信息安全行业,从工程师开始,一步一步走了下去。

产品界一直推崇“产品必须自己先能用好”的理念。我们团队尝试用“小密圈”做内部管理和交流,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信息流的产品形态确实不适合用来管理项目。于是我们又贸然启动了一个新项目“小看板”,由于没有扎实的需求调研,团队对项目管理、看板式管理也不甚了解,这个“拍脑袋”做出的决策,毫无意外又失败了。

“人们经常问我,未来10年什么会被改变?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从来没有人问我,未来10年什么不会变?在零售行业,我们知道客户想要低价,这一点未来10年不会变。他们想要更快捷的配送,他们想要更多的选择。

天赋+喜欢+努力=成就

拿我自己来说,当年在一所职业大学读文科专业,当时的理想是当记者,但这并不妨碍我自学信息安全知识并成为该领域从业者;做了十几年企业安全工作,同样不影响我研究移动互联网,并成为这个方向的创业者。我的经验是: ·想清楚。明确目标是什么,以及知道他人达成目标的路径是什么。 ·快速学。买大量书,全部速读一遍,留下几本最好的,精读三五遍。 ·写作。写下心得体会并发布出去,因为能看懂和能写出来,完全是两回事。 ·上手做。可以与“快速学”“写作”并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学习过程中穿插进行的效果胜过只读书,当然前期的读、写必不可少。 ·向你能找到的行业内最顶尖的人学习。“取法乎上,仅得乎中”,要找到真正顶尖的人,而不是凑数。

精益创业的标准做法是先确定目标用户,再通过调研确定用户需求,最后找到解决方法。你有没有这么做?

先找需求 再去找解决方案

我们这个东西已经做到最简化了,别人没法超越了。

问:只有确定了自己的愿景,才不会失去努力的方向。否则可以做的事情这么多,真的很容易迷失方向。在做知识星球这款产品的过程中你有没有一个明确的愿景? 答:事实上我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愿景。在做产品的过程中,我们甚至在做到一半的时候又去做了其他项目,而不是一个产品一路做下来。创业过程中我们仍在不断试错,当产品创造的价值渐渐清晰时,愿景也就浮现出来了,比如我们“通过内容连接人”的定位。

答:有一次,我跟Tony聊产品,在我大言不惭地宣布知识星球未来半年到一年的计划时,被他很不客气地打断了。他说:“你想清楚下个拜要干

有时候,创业、做产品,并不见得眼前一定能看到一条非常清晰的路线,可能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山间野路上勉力向上攀爬,周围云雾缭绕,一不留神就可能摔倒,甚至掉入山涧。既然无法看清,只能不断去试。成功了就向前一步,失败了换不同方法多试几次,实在走不通就及时改道,继续探索。 只要还在路上,还有好奇心,还在探索,就还有机会。 描述 [←1] 对外出售超出实际可兑现额度的硬盘空间和网络带宽。 [←2] Movable Type,简称MT,意为“活字印刷”,是由位于美国加州的Six Apart公司推出的博客发布平台,Six Apart有“六度分割”之意。 [←3] BAT是我国三大互联网公司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腾讯(Tencent)首字母的缩写。 [←4] 集智亦集体智慧,是一种共享的或者群体的智能。 [←5]

有时候,创业、做产品,并不见得眼前一定能看到一条非常清晰的路线,可能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山间野路上勉力向上攀爬,周围云雾缭绕,一不留神就可能摔倒,甚至掉入山涧。既然无法看清,只能不断去试。成功了就向前一步,失败了换不同方法多试几次,实在走不通就及时改道,继续探索。 只要还在路上,还有好奇心,还在探索,就还有机会